2020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之際,以“面向新百年的‘十四五’規劃”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原商務部部長、黨組書記、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陳德銘,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偉民,北京市政府副市長盧彥,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謝瑞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蔡昉,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等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成都市委市政府、相關市級部門和區(市)縣領導同志,清華大學校友、公共管理學院院友以及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彭宗超主持。
向波濤致辭
向波濤在致辭中表示,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清華大學始終堅持以積極探索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己任!笆奈濉睍r期,清華大學也同樣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與挑戰,學校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國家、堅持改革創新,面向世界、勇于進取,樹立自信、保持特色,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努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
江小涓致辭
江小涓在致辭中表示,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她希望大家以本次高層論壇為契機,展開深入的學習與探討。她還希望清華公管人加強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研究,為推動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貢獻清華公管的力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出清華公管的聲音。
彭宗超主持論壇
陳德銘在主旨報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間國際力量對比產生了變化,隨著新興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西方出現孤立主義回潮,國際多邊主義遭遇困難。當前,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布局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國際多邊機構與規則充滿了不確定性。中國既要堅持多邊主義原則,又要承擔更多國際義務,在深化改革中實現更大開放。
楊偉民對“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性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規劃;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百年全球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挑戰的規劃;是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規劃。
盧彥在主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公共衛生建設有三個重點,一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在頂層設計中、具體規劃中、健康行動方案中踐行健康理念;二是將預防作為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加大對免疫預防工作的投入;三是要加強公共衛生治理。同時要探索融合健康、預防和治理,建設健康聯合體。
謝瑞武對“十四五”時期成德眉資(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同城化發展進行了展望,包括推動構建成都都市圈發展新格局,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同城同網”,協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合力共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不斷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有序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著力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薛瀾指出,多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但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比較大,這主要體現在自主創新不足,勞動生產率較低!笆奈濉币獔猿謩撔碌暮诵牡匚,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強化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蔡昉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遵循了比較優勢原則,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贏得國際競爭力,面對比較優勢逐漸喪失的局面,既要從供給側應對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挑戰,也要從需求側保障潛在增長率的實現,拓展比較優勢,加快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即內需與外需、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政策彼此統一和相互促進的格局。
陳德銘、楊偉民、盧彥、謝瑞武、薛瀾、蔡昉分別做主旨演講
31日下午,參會嘉賓還就“‘十四五’成都高質量發展與高效能治理”、“新時期領導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與治理現代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四個主題進行了分論壇研討,此外還舉行了深圳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發展與優秀人才集聚論壇。
論壇閉幕式上,江小涓進行了總結致辭,她提出五中全會文件中和公共治理相關的五個重點,一是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中處于引領地位;二是高質量,十四五時期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三是新格局,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四是高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五是大變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些判斷和要求,表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段”:從全面小康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公管學院的老師同學都要深刻理解這個轉變,深入研究治理現代化和現代化治理這個時代的重要課題。
論壇開幕式現場
本屆高層論壇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成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合辦,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農村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公共領導力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創新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深圳市人才研修學院、深圳市清華大學校友會協辦。論壇還通過新華網、光明網等媒體平臺進行了直播,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觀看次數超過400萬。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高層論壇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辦,主要面向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友、公共部門的清華校友以及從事公共管理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專家學者,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聯系地方政府、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研討平臺。自2006年至今,高層論壇每年都邀請校友、學院老師與院外專家學者深入了解地方政府經濟發展和城市社會治理情況,探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前沿話題,助力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